钱穆研究《论语》贯彻一生,他出版的第一部著作即是《论语文解》,其时在1918年。此后于1924年撰成《论语要略》,1935年出版《先秦诸子系年》,其中考订孔子生平
弗洛伊德和胡塞尔师出同门。两人相差三岁,弗洛伊德年长。他们的共同老师是布伦塔诺,而且都汲取了布伦塔诺的思想。在这个意义上,现象学和精神分析学有一个共同的渊源,从布伦塔诺那里岔开。
荀子人性论是性恶论,这是传统的看法。周炽成等先生论证荀子人性论是“性朴论”,并据此否定性恶论。沈顺福先生则否定“性朴论”之说。其实,荀子的人性论从人性本质的层面看可以说是“性朴论”,但是,从人性内涵的层面看则是情、欲论,从道德层面看才是性恶论
近年来,随着我国逻辑学研究和教学纵深发展,学界对于逻辑学观念的讨论异常激烈。最近读到林胜强的《当代逻辑的多向度研究》一书,再次触发了我们对逻辑学观念这一问题的思考。本文结合该书的内容,谈谈我们对逻辑学观念的再认识。
自日本战败以来,朝野弥漫着对《教育敕语》所抱持的“乡愁”及恋执敕语精神的情形,所透露出的是在战后日本的民主化改革进程之中,“去教育敕语”几乎从未成为社会的共同议题。